2010年經濟有望保持較快增長,勞動力需求增長將有所加快,城鎮登記失業率將有所縮小。就業的結構矛盾將更加突出,一般技能勞動力就業比較困難,高技能勞動力和重體力勞動者短缺的問題將越來越突出,制約產業結構的升級。
七大因素支撐2010年就業形勢有所改善
第一,外部經濟環境比2009年明顯改善。根據國際權威組織的預測,2010年世界經濟衰退將宣告結束開始回升。伴隨世界經濟的增長,國際貿易也將止跌回升,我國出口增長將結束下降轉為恢復性增長,如果發達國家寬松貨幣政策持續的時間能夠延長到明年年中以后的話,則可能形成國際市場需求的報復性反彈,拉動我國外向型經濟快速反彈。
第二,我國經濟結構已獲得初步調整。經過2009年的結構調整,失調的產業結構有所改善,這表現在汽車消費熱點已經形成、房地產投資迅速恢復了高速增長、農業連續六年獲得豐收及增加農民收入有利于擴大農村消費、基礎設施的進一步完善改善了投資、生產和消費環境、各級財政在醫療、社會保障、養老保險、教育等方面投入增加有利于消費需求的擴大。
第三,政策環境更加有利于經濟發展。首先是積極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貨幣政策的政策重點將從保增長轉移到調結構,這不僅有利于使政策產生更大效果,而且有利于提高經濟發展的質量和效益,促進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其次是國家將設立創業投資基金,支持新興產業發展;國家多次提高部分出口產品退稅率,有利于提高出口企業的市場競爭力等。
第四,企業和消費者信心明顯恢復。從2009年二季度起經濟增長逐季加快,固定資產投資和消費的增長速度都超過本輪經濟周期擴張期的水平,在出口持續大幅下降的情況下保持了工業生產增長不斷加快。
企業家信心指數和消費者信息指數已經從2009年3月份的最低水平86.0逐月回升到8月份的88.0,雖然仍明顯低于危機前水平,但已形成穩定的回升趨勢。三季度企業家信心指數從去年四季度94.6的最低點逐月回升至120.1,雖仍處于本輪周期的低位,但也已形成穩定的回升趨勢,且加速勢頭十分明顯。消費者和企業家的這種信心的恢復將對2010年經濟發展產生積極的影響。
第五,2010年勞動力需求將有所加快。上述因素決定了2010年我國經濟將進一步復蘇,GDP增速將繼續有所加快,帶動對勞動力的需求增加。可以樂觀地預期,2010年就業形勢將好于2009年,但勞動力供求的結構矛盾會更加突出,技能型人才供不應求的矛盾將進一步加劇,非技能性低端勞動力也將短缺,主要表現為民工荒問題,推動低端勞動力工資水平上升。預測2010年城鎮登記失業率將比2009年有所回落。
第六,外需不足和成本上升共同促進產業升級。一方面,以美國為首的發達國家開始調整自己的需求結構和負債消費的消費模式,壓縮消費,增加儲蓄,這種改變必將影響我國出口的增長,壓縮我國出口增長空間;另一方面,國內勞動力供求結構的矛盾推動勞動力工資成本不斷上升,降低我國低端產品的國際競爭力。這兩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將促使我國的資本和勞動力等資源從低端產品向高端產品轉移,加快我國產品結構和產業結構的升級。這可能也是造成目前失業大量存在的重要原因。
第七、過于寬松的財政貨幣政策可能導致新的結構問題。為了應對國際金融經濟危機,全球主要國家都采取了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量化寬松的貨幣政策,超量貨幣注入市場使流動性嚴重不足一度陷入停頓的金融系統得以重新運作起來,并逐步恢復了生機,遏制了經濟危機的繼續蔓延和深化。但這種緊急救助措施只是一種應急行為,不可能長期為之,即使是短期為之,對經濟的健康發展也有一定副作用。以我國為例,房地產泡沫重新膨脹起來、產能過剩矛盾加劇等問題依然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