劃重點:
1、成也華為,敗也華為。2017-2019 年,第一大客戶華為為杰美特帶來了大量訂單和收入,將其送上了 IPO,成為手機殼第一股。但 2020 年開始,由于華為的訂單大幅下降,這讓杰美特的業績變了臉。
2、為了挽救業績,杰美特開始大力發展自有品牌業務,其推出的 iPhone 14 手機殼售價奇高。杰美特自有品牌業務的毛利率超過了蘋果的硬件產品,甚至是蘋果公司。
iPhone 14 剛剛發布,手機殼廠商們已經紛紛推出了配套的手機殼。
其中就包括手機殼第一股的杰美特,其號稱采用了軍工材料的 iPhone 14 手機殼,售價高達近 600 元。數據顯示,杰美特的自有品牌手機殼毛利率高達 60.93%,甚至比蘋果還高。
不過,今年上半年,杰美特的日子卻并不好過,其凈利潤同比暴跌 205.38%。曾經光鮮的杰美特,究竟怎么了?
在發展早期,杰美特主要銷售蘋果品牌的手機殼等系列產品,受益于蘋果產品在全球范圍內的暢銷,使得該公司在發展初期取得了良好的業績。
后來,隨著華為的快速崛起,三星在海外市場的強勢,杰美特逐漸形成了以上述三個品牌系列為主,外加一些小品牌系列補充的產品格局。抱上了華為大腿,也讓杰美特在 2020 年走向了上市。
杰美特招股書披露,2017-2019 年,華為一直是其第一大客戶。期間,杰美特對華為的銷售收入分別為 1.27 億元、2.65 億元和 3.77 億元,占營業收入比例分別為 23.47%、40.99% 和 45.47%。
華為的訂單,讓杰美特活得十分滋潤。2017-2019 年,杰美特的營收分別為 5.4 億元、6.47 億元、8.29 億元;凈利潤也是連年攀升,分別為 3983 萬元、6129 萬元、1.3 億元。
不過,由于 2020 年華為手機出貨量開始大幅下滑,這也極大影響了杰美特的業績。
2020 年,杰美特營收實現 3.06% 的同比小幅增長,但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同比減少 18.90%;2021 年,杰美特營收同比下降 16.35%,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更是同比下降 75.16%。
這期間,杰美特也不再明確披露前五大銷售客戶的具體名稱。2020 年其第一大客戶貢獻的銷售額為 2.65 億元,占年度銷售總額比例為 31%;2021 年,第一大客戶銷售額為 1.03 億元,占比為 14.37%。從數據上來看,其第一大客戶應該還是華為。
值得注意的是,在華為的訂單大幅縮減之下,杰美特也沒有抓住新的機會。
今年 5 月,數源科技推出了專門面向華為手機的 5G 手機殼,可以讓華為 4G 手機支持 5G 功能。隨后,該公司股價大漲,這也急壞了杰美特的股民。
在投資者互動平臺上,有股民表示,看到數源科技切入了智能手機殼,改變了競爭格局,提高了毛利。公司作為專業的手機殼,華為又是第一大顧客,有沒有趕緊跟上。杰美特則回復稱:公司亦有關注到數源科技研發生產了 5G 通信殼,公司將持續密切關注行業動態,積極把握新的市場機會,開拓業務領域,努力提高公司經營業績。
不過,目前來看,杰美特并未拿到華為 5G 手機殼的訂單。
早期,杰美特以 ODM / OEM 業務為主,為華為等手機廠商、以及 Targus 等海外配件品牌商代工手機殼等產品。后來,杰美特也開始推出自有品牌業務。
目前,代工業務仍然是杰美特的主要支撐。杰美特 2022 年上半年報顯示,其 ODM / OEM 業務收入為 2.7 億元,同比增長 50.46%,占總營收比重為 75.11%。不過,代工業務賺的是辛苦錢,毛利率極低。該業務今年上半年的毛利率為 9.55%,并且同比下降了 3.62%。
在此背景下,自有品牌業務成為杰美特押注的重點。在今年 5 月的 2021 年業績會上,面對業績下滑,杰美特董事長諶建平表示,對公司的未來發展充滿信心,并稱公司自有品牌業務毛利率相對較高,自有品牌建設具有一定周期,公司對自有品牌的發展充滿信心。
與代工業務相比,杰美特的自有品牌業務確實毛利率極高。
其自有品牌包括決色和 xdoria(道銳),新浪科技在 xdoria 天貓旗艦店看到,其面向剛剛發布不久的 iPhone 14 系列的手機殼售價高達 598 元。該產品宣稱只為 0.01% 人的品位,使用了應用于核動力航空母艦、導彈驅逐艦等上的軍工材料芳綸纖維;另外一款面向華為 Mate 50 Pro 手機殼售價也達 568 元。
杰美特 2022 年上半年報顯示,其自有品牌業務毛利率高達 60.93%,并且同比提升了 3.36%。對比之下,根據蘋果公司發布的 2022 財年第三財季(第二季度)財報,其整體毛利率為 43.3%,硬件產品毛利率為 34.5%。也即是,杰美特賣的蘋果手機殼,毛利率比蘋果還高。
不過,杰美特的代工和自有品牌雙輪驅動戰略也面臨著一個尷尬,那就是毛利率低的代工業務收入在增長,而毛利率高的自有品牌業務在萎縮。今年上半年,杰美特自有品牌業務實現收入 8951.99 萬元,同比下降 25.90%。
在手機市場需求萎靡之下,預算收緊的消費者,對高價手機殼的消費或許也在下降。
在華為貢獻的收入下降,以及自有品牌業務規模有限的情況下,繼 2021 年業績下滑之后,杰美特在今年上半年再次迎來了艱難時刻。
其日前發布的半年報顯示,杰美特實現營業收入 3.6 億元,同比增長 19.75%;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虧損 1638.2 萬元,同比下降 205.38%;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凈虧損 3692.8 萬元,同比下降 36925.66%。
對于凈利潤雪崩,杰美特給出了三個主要因素。一是下游行業的產品出貨量變動以及下游行業格局發生變化。報告期內,全球智能手機市場出貨量和平板電腦市場出貨量同比均有所下滑,進而影響到保護類配件產品的市場需求;同時,受多重環境影響,移動智能終端產品行業競爭格局發生變化,公司部分重要客戶的業務受到影響。
杰美特提到的部分重要客戶,毫無疑問就是華為。
二是募投項目的戰略投入。隨著上市時募資的“研發中心建設項目”以及“品牌建設及營銷網絡升級項目”的戰略投入加大,公司的研發費用、銷售費用和管理費用增長幅度較大,對報告期內的業績產生一定影響。
從 2022 年半年報來看,杰美特的銷售費用和管理費用確實分別出現了 50.14% 和 31.06% 的同比增長,但研發費用卻出現了 15.48% 的同比下降,與杰美特的描述并不符合。
三是匯率波動對經營業績造成影響。今年上半年,杰美特出口業務實現營業收入達 1.79 億元,占營業收入比重 49.64%,公司出口主要采用美元結算,人民幣匯率波動對公司的經營業績造成了影響。
在業績雪崩之下,手機殼第一股杰美特的股價也正在雪崩。
2020 年 8 月登陸深交所時,杰美特發行價格為 41.26 元 / 股,上市后不久股價一度創下最高點 95.60 元。而截止 9 月 14 日收盤,杰美特股價只剩下 17.52 元,市值為 22.43 億元,市值較最高時已縮水超 80%。